发布日期:2025-04-13 08:50 点击次数:152
前言
朱元璋是怎样的人?我们早已摸得门清,诛杀功臣的事情早已人尽皆知,而刘伯温同样也是他忌惮之人。他从参与农民起义坐上后来的皇位,这个夺得皇位的路可不好走,而且绊脚石也不少。
不过绊脚石虽然多,可朱元璋也没有手下留情。就他清除的人之中,可以说有罪有应得的,但也有被无辜牵连的。而朱元璋为达目的,怎能罢休,恐怕是宁可杀错,也不能放过。
李善长就曾问过刘伯温,朱元璋如果要称帝,他最先解决的“绊脚石”是谁?以刘伯温的智谋,直接脱口三字。
一、“明王”与“小明王”
“小明王”就是从刘伯温口中说出的。其中我们要说“明王”可能很多人就知道是谁了,但“小明王”的威名显然是没有打开的。不过怎么说也是个“王”。
“明王”是元朝末年的起义首领韩山童,而对应的“小明王”就是他的儿子“韩林儿”了。
韩林儿与韩山童没有可比性,因为他的老爹是把红巾军做起来的人,而韩林儿呢不过是他老爹死后被推上去的,简单来说就只占个名头,以安抚红巾军中众人。
不管在哪个朝代,只要是出现起义军了,肯定当时的朝廷已经开始腐朽不堪,而一种思想确立起来大肆宣扬后,煽动的就是众多农民百姓。
元朝末年,朝廷原本就苛待百姓,赚了钱恐怕也得被搜刮不少。可是天灾来了谁也挡不住,百姓们赚不到钱了,生活都难以维持,又怎么应对赋役呢。
这时韩山童出来了,所带思想是“明王出世”之说。而这其中又有美好的愿景,一经在封建的时期宣扬,很快就传的热火朝天,并且信任、认同者居多,韩山童的身边也就多了像刘福通一般的人物骨干。
紧跟着的是元末农民起义的加剧。再加上元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上的问题,只会涌现更多农民起义势力。
其中就河南这一地区来说,水灾多发,百姓苦不堪言,向朝廷申请疏通河道的奏章一封又一封,但朝廷也没有钱,更何谈治理呢?
随着灾难的加剧,时间的拉长,五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最开始的时候可能还有点底子,但可也撑不了这么久,怕是底子都透穿了,朝廷也拿不出治理措施来。
众多农民的怨气不断增大,韩山童也便趁势将名声搞了起来。短时间内韩山童就聚集了三千人,甚至数量可能还在增加,他“明王”的名头也就被推举出来。红巾一裹头,他们也就是“红巾军”。
起义有了,接下来就是朝廷的镇压了。毕竟是农民出身,一定的警惕性不够,韩山童很快就被抓了去,迎接他的就是被处死。
一时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队伍很快就遭了殃,可刘福通活下来了,他自然是不能让队伍散了。
转而一看,韩山童还有儿子,虽然也在和母亲逃生,但是不妨碍他们将“小明王”的名声打起来,甚至是拥立称帝。
二、“小明王”的影响
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推举下,将国号确立为了宋。虽然这么看是被众人硬赶着坐上的,可怎么说也是能在一定范围内呼风唤雨的“小明王”。而这时的朱元璋还远远不及韩林儿。
“红巾军”在当时名扬一时,朱元璋的人生经历则也是从红巾军开始的,并且还是郭子兴手下的一个将领。即使有一定功绩,更得郭子兴的看中,但在地位上显然还是要差出很多的,准确来说朱元璋一度要对韩林儿俯首称臣才行。
依照朱元璋的脾性和能力,肯定不会甘愿听人差遣,此前郭子兴还在世的时候,朱元璋听之任之算是郭子兴有一定的能力,可郭子兴死后他的位子不仅没有考虑到朱元璋,甚至上任的还是郭子兴的儿子。
这时朱元璋肯定就不愿了,从朱元璋回乡发展自己的势力开始,他也便准备自己出来单干。
我们可能会觉得朱元璋在开国前面对的最大的两个势力肯定是陈友谅和张士诚,但只要韩林儿这个“小明王”在,就还是有矛盾的。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朱元璋虽然有了自己的势力,但他是从红巾军中出来的,得以发展依仗红巾军的原因很多。对不对韩林儿下手都对他登基称帝影响极大。
首先朱元璋想要称帝,可韩林儿当时就已经建立了政权,这样他显然是要除的。但是朱元璋心急可不行,如果贸然解决了韩林儿肯定是会背上弑君的骂名,他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权显然就要面对一定的阻碍,这样也就得不偿失了。
这不在韩林儿岌岌可危之时,朱元璋只能先伸以援手,将其解救了出来,算是留得了一定的好名声。韩林儿显然在后期没有什么势力了,只能在朱元璋的庇护下被安置在滁州。
等朱元璋将天下安定,韩林儿的事情才开始解决。据记载韩林儿是在回应天的时候乘船身亡的。这么看显然是便宜了朱元璋,因为不久大明王朝就建立起来了。
所以在朱元璋最了解的早期追随者刘伯温看来,韩林儿早晚都会被朱元璋除掉。
三、朱元璋的做法
说回朱元璋他不是从加入农民起义时就想着当皇帝的,可以说那时的他未必敢想。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家中本是一贫如洗,如果生活有一定的着落,生命不会有威胁,他恐怕不会理所应当的投身于红巾军中。就算参与进去,他的野心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
起义前期,朱元璋和其他起义农民一样,与元朝做着斗争,更奋力出战,保护众人的权益。前期可以说有萌芽,而真正让其蜕变的,恐怕还得是在中后期。
朱元璋的能力发挥可能他自己都没想到。在起义部队中,有破定远、攻滁州等保卫战,同时还有其他等地大大小小的战役,只要朱元璋一上阵,肯定对敌对势力的打击重大。
可以说他不失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将领,要不然李善长、刘伯温等能人志士也不会追随他。
可是到了中后期朱元璋有了野心,小明王对他也就成了阻碍,他想完成称帝乃至夺得大权的念头,就肯定是要更“狠”。
如此,在韩林儿死因的争议上,后世还流传着说是朱元璋派人将其杀害的,溺水于江中也不过是他达成目的的手段罢了。
结语
朱元璋在称帝的时候就本性暴露,凡是对他有阻碍的势力肯定都不能留。看似简单的“小明王”意外离世,可能是因为朱元璋幸运,但死与不死,恐怕更多掌控在朱元璋手中了。